如今,隨著國內(nèi)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國內(nèi)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近兩年來,隨著轉基因食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人們對待轉基因食品,已經(jīng)成為當下食品安全中的一個重要事件不管是挺轉基因派還是反轉基因派,都對其津津樂道。只不過,現(xiàn)在挺轉基因派以各種實驗、證據(jù)讓民眾相信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而反轉基因派以各種案例證明轉基因未知的危險性,兩相碰撞的境遇下,消費者只是在混沌的信息中,選擇觀望。然而,更多的消費者選擇了拒絕轉基因。
對轉基因理論的不信任
轉基因食品,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到某種特定的生物體中,并使其有效地表達出相應的產(chǎn)物(多肽或蛋白質),此過程叫轉基因。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chǎn)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根據(jù)轉基因食品來源的不同可分為植物性轉基因食品,動物性轉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轉基因食品。
在挺轉基因派的觀念里,轉基因食品是通過人工干預,把認為的基因移植到新生物體中,制作成母本。這樣培育出來的物種,不會對人類產(chǎn)生安全影響,只會加強人們需要物種加強的特性。但是這一理論被云南財經(jīng)大學的教授顧秀林否定了,顧秀林在自己的博客里面講到:從五十年代以來,教育了一個非常錯誤的理論。從高中生物學課本就錯了,即“一個基因,一個蛋白”這種假設根本就是錯的。一種特定基因能夠控制一種蛋白的生成,這是一種非常少的現(xiàn)象,在絕大多數(shù)生物里頭就是一個基因決定非常多的蛋白的合成。一個基因給一個指令,這個指令會被修改,修改條件是身體狀況和環(huán)境的脅迫,F(xiàn)在已知人類基因可以合成三千種甚萬種蛋白。
對此,沒有人給以反駁的解釋。因此,消費者在得不到更加明確的信息之前,寧愿相信一個基因可以合成多種蛋白的理論。因為未知存在危險與恐懼,是人類的感受,在消除不了疑惑的時候,消費大眾就選則相信了可以確保自身安全的理論。
信息不透明、監(jiān)管不到位導致的不信任
當然,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產(chǎn)生的。在2012年6月,震驚全國的“黃金大米”事件把這種不信任的情緒推向了一個高潮。當時的事件,相關單位和個人沒有做好相關的知情工作,實驗違反了相關規(guī)定、科研倫理和科研誠信。這對于消費者造成的傷害不可挽回。
目前,對于中國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的公示情況,消費者知之甚少。記者在各大超市食用油售賣貨架前采訪消費者了解到:有轉基因意識的消費者,在選購食用油時,都會選購食用油,盡管食用油要比轉基因食用油要貴。當然,沒有轉基因意識(即對轉基因一點都不了解的)的消費者會選購相對便宜的食用油。很多消費者表示:因為對于轉基因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為了家人的安全,現(xiàn)在只能選擇食品。對于有標示的轉基因食品是這種態(tài)度,但是對于不了解,沒有標示的各類蔬菜、甚至用轉基因食物為原料加工的食物制品,消費者卻無從辨識。很多消費者表示:現(xiàn)在的轉基因信息不透明,自己的選擇特別有限。
而且,不時流出的轉基因食品混入食品被查獲的信息,也讓消費者對于轉基因食品的監(jiān)管提出了質疑。對于這些質疑,消費者期待的答復,去遲遲沒有出現(xiàn)。
如今,在現(xiàn)在的消費者來說,轉基因食品存在了太多的疑問與不確定,這些存在的疑問在沒有得到相應確切的答復之前,消費者選擇避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