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第三屆亞洲西點競技大賽在上海焙烤展上舉辦。亞洲西點競技大賽是由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日本洋菓子協(xié)會、大韓制果協(xié)會為促進亞洲焙烤技術交流與進步而聯(lián)合主辦的。屆于2008年在日本東京舉辦,第二屆于2009年在韓國首爾舉辦,本屆是第三屆,在上海舉辦。此次比賽除了中日韓選手參賽外,還邀請了馬來西亞、菲律賓、臺灣等地的焙烤行業(yè)組織代表觀賽,使比賽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日本隊派出巧克力選手高山浩二和糖藝選手八木俊樹參賽。韓國隊派出巧克力選手崔容鉉和糖藝選手鄭成煥參賽。隊選手是經過分賽區(qū)預選賽遴選出的選手,巧克力選手姜川是上海億誠食品公司的巧克力師,來自上海分賽區(qū);糖藝選手王鵬飛是武漢一家星級酒店的糖藝師,來自廣州分賽區(qū)。
中日韓選手長達8小時的比賽緊張激烈。日本隊曾是2007年西點世界杯大賽的隊,代表著世界西點技術的水平,此次選派的兩名選手均技藝精湛,創(chuàng)作思路清晰、有條不紊,堪稱“職業(yè)選手”。其中還有個小插曲,日本隊選手帶的工具材料在入關時被扣,直到比賽前一天下午五點鐘才取回,但這并沒有影響日本選手的參賽信心,在比賽中始終保持不放棄、不懈怠、必勝的競技狀態(tài)。韓國隊的兩名選手同樣訓練有素,技法嫻熟,臺面永遠保持著整潔有序,特別是鄭成煥,作為韓國糖藝,當屬大師級選手。
曾在首爾參加上屆亞洲西點競技大賽的選手白金星告訴記者,此次比賽布置和組織工作安排周密超過了日本和韓國。不僅設置有顯示屏轉播、通風防潮的獨立參賽操作間,還有觀眾座席區(qū)及獨立的比賽休息室、打分室、接待室。他表示,選手與日本、韓國隊選手比較,缺乏大賽的經驗,技術差異的關鍵在于細節(jié)。比如糖、巧克力的溫度、時間控制對光澤度的影響,倒模的精細程度等。
比賽現(xiàn)場氣氛熱烈,眾多觀眾駐足觀看、助威。裁判長曹繼桐大師擔任了現(xiàn)場主持和解說,與觀眾互動,比賽在觀眾為隊加油的聲浪中進入高潮,在觀眾的屏息和歡呼聲中,沉甸甸的作品放上了展示臺。
日本隊獲得比賽,韓國隊獲亞軍,隊排名第三。隊選手姜川和日本隊選手高山浩二并列巧克力單項。韓國隊選手鄭成煥獲糖藝單項。
高山浩二的巧克力作品表現(xiàn)的花卉與樹木錯落有致,巧克力樹枝的曲度拿捏準確,富有動感。姜川的作品“蜀王風采”,以三星堆人物臉譜、盔甲、箭簍的刻畫傳遞出青銅時代的氣韻,令德國焙烤協(xié)會貝克先生鐘愛有加。他表示,隊的作品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技術水平進步很快,與亞洲高水平選手的差距在不斷縮短。鄭成煥的糖藝作品用飛龍、恐龍蛋、蝸牛創(chuàng)造出一個溫馨的自然世界,運用到拉糖、吹糖、塑糖等多種技法,表現(xiàn)出他非常的技術能力。日本選手八木俊樹的鸚鵡和水果的糖藝作品也受到好評,特別是作品上端羽毛色彩絢麗、惟妙惟肖的糖藝鸚鵡頗受觀眾喜愛。
曹繼桐大師表示,國外選手都是經驗豐富的重量級選手,且賽前經過長期針對性訓練,而的參賽選手大賽經驗少,年齡平均在24周歲,操作上明顯不如國外選手老道。比賽現(xiàn)場很多觀眾在選手操作的時候認真觀摩、學習,對提高技能充滿渴求,讓人看到了焙烤業(yè)發(fā)展的希望。通過承辦和參與高水平的比賽,可以使焙烤人才開闊眼界,帶動技術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促進整個行業(yè)的進步。